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2月, 2020的文章

老幼共學,鬥陣做志工

圖片
        今天我們帶整個據點的長輩一起到鶯歌的幼兒園做志工老幼共學,也讓長輩和小朋友一起歡樂過耶誕,一個精彩的早上不僅和小朋友一起跳了耶誕組曲,也和小朋友一起做薑餅屋,中午更青銀共餐一起當長輩要離開幼兒園時還一一不捨地相約下個月再見,沒想到短暫的一個上午能創造出這麼多火花,相信老幼共學的情懷也在長輩和小朋友心中激起了漣漪。       「老幼共學」方案是世界各國因應高齡化社會而極力推廣「代間學習」而生,這類方案的主要目的是希望積極打造友善高齡社會,重建長者價值,也讓幼者在交流中培養同理心,學會尊重長輩,消弭代間鴻溝,長輩也能藉此機會發現自己獨特的價值,持續為台灣社會帶來越老活越好的友善環境。         看到失智阿嬤也能和小朋友一起討論要如何蓋房子,還能教導小朋友擠糖霜的方法,真的覺得很開心,今天的老幼共學鬥陣做志工成功,希 望未來還有機會再次帶長輩造訪幼兒園和小朋友攜手一起「老幼共學」。

如何開始撰寫研究計畫?

  l    研究計畫通常是碩士論文的前三章,那前三章包含什麼呢? 大部分的論文 第一章是緒論 (研究動機、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問題 … 等)、 第二章是文獻探討 、 第三章是研究方法 (研究對象、研究工具、資料搜集、分析方法 … 等),而每個系所和學校規定也不太一樣,還是要以你要申請的系所為主唷! l    如何確定研究題目?是先有題目在開始寫計畫還是先寫計畫再訂題目呢? 題目常常是許多人困擾的問題之一,我也在研究題目部分修改了好幾次,由於最後研究題目都有可能修改,我建議 先寫出計畫構想和指導教授討論之後再訂題目 唷! 研究構想可以從以下這些地方開始思考: 1.      個人興趣 ( 經驗):需要證明研究的科學價值 2.      社會問題:媒體報導,從問題來源或結果思考 3.      驗證理論:應用價值 4.      先前的研究:繼續或改進研究限制 5.      方案評估與政策執行:方案效率或成效評估,也可使用次級資料分析。 6.      人群服務實務:案主行為,服務模式或過程、經驗、心路歷程 7.      弱勢群體或少數族群:競爭經費,政治力的影響 好的研究問題的標準: 1.      主要變項是否明確? 2.      變項間的關係是否清楚? 3.      是否能夠考驗?     例:本身受虐經驗─ > 體罰子女的認知 ,本身受虐經驗─ > 體罰子女的頻率與強度 4.      是否有價值與實用性? l    文獻探討該怎麼開始呢? 撰寫論文時第二章也是一大障礙,許多人整理文獻是沒有頭緒的全部放同一個資料夾,我建議可以建立一個主資料夾裡面都是放你所需要的文獻,接下來開始建立分類資料夾,將每一篇文獻加以分類,再以「大型漏斗」方式過濾自己需要與不需要的文獻。文獻整理是一個馬拉松拉鋸戰,當你發現有可能用到的文獻就先收集起吧! 我常用的搜尋文獻網站也分享給大家:其實最基本的 google scholar 很好用喔、 Airiti Library 華藝線上圖書館、 ACROSS 檔案資源整合查詢平台、 EBSCOhost 系統、 Taylor & Francis 電子期刊、 EThOS 英國學位論文資料庫 … 等。 l      研究方法要怎麼決定呢? 首先,決定自己要做量化還是質化研究,可以參考右邊的科學之輪,思考自己要怎麼做研

青年就要斜槓嗎?我為何斜槓,如何斜槓?

我是一名社工師,也是社工所的研究生,同時還是有烘焙丙級證照的烘焙師,以及蝦皮熱銷寵物用品賣家。 前陣子我剛結束研究助理的工作,回高中演講時,老師介紹我是一位「斜槓青年」,那是我第一次知道這個詞。「斜槓」是這幾年出現的新興辭彙,我曾經在一場演講聽到講師說:「我在走自己的人生,不是斜槓,只是剛好跟這個字有關係」,我想我也是的。我們並不是為了去迎合社會大眾口中的斜槓青年去努力,而是本來就在為了自己想做的事情認真。Youtuber黃大謙曾說過:「一個人會改變,不會因為你的一句話而去改變,是他本來就有想改變的意念。」 【遇強則強,遇弱則弱】 環境對我來說很重要,我是一個好勝心很強的人,身邊的同儕影響著我,「旁邊的人不斷在努力,我怎麼能有理由放棄」? 我在大學時以三學程169學分畢業,同時兼顧三個社團、系學會、工讀,還應屆考上國考以及研究所,都要感謝我的朋友們,是他們在國考時激勵我。我知道自己的語言能力很差,也曾被取笑過,這也促使我持續進修語言的動力,研究所期間我又組了一個讀書會,因為一個人可以走得好,但一群人才能走得遠。 【朋友圈給你的力量】 我有一個朋友已經考取社工師證照,但他認為技多不壓身,更加精進自己的能力,目前進修地政士中。另外一位朋友正在甜點大國—法國進修中,就是為了讓自己更好持續學習各種西餐技巧。還有一位朋友已經有一份穩定的工作了,仍持續進修著建築專業。也有研究所期間兼任講師與攝影師的朋友,還當家教又持續學習調酒、學習大提琴等。有人正在進修第二個學士學位,同時更利用自己的烘焙專長為自己增加收入。此外,還有很多人,他們也都是在自己「休閒」或「其他」的時間,持續的利用自己的「興趣」創造更大的效益。 我的父親常常提到「螃蟹效應」:用敞口的藤籃來裝螃蟹時,一隻螃蟹很容易能夠爬出來,但多裝幾隻後,就沒有一隻能爬出來了。原因沒有別的,這就是相互扯後腿的結果。如果你的朋友圈時常數落你,當你成功不會為你開心,這時你必須適時思考,這真的是好的友誼嗎?「激勵」在社會工作管理中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好的朋友可以刺激你,讓你有更上一層樓的動力。上述的朋友,就讓我們相互砥礪,彼此借鏡。 【機會是給準備好的人】 這世界上厲害的人太多了,我認為臺灣年輕人在高壓的社會下很辛苦但也很幸運。求學階段力爭上游身兼數職是常態,但如果不隨時做好準備,可能下一個被社會淘汰的就是你。人們往往會羨慕比自己「更好」的